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改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材料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结合材料一,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3)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4)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四中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越来越多的网民发现:自己中意哪个品牌、喜欢去哪些地方旅行、坐火车还是飞机……这些关乎个人隐私的信息,好像不少商家都知道。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是网络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一旦被对方掌握,会给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因此有人认为,在网络时代,我们有必要限制市场的作用,让强有力的政府推进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材料二:在网络平台上,人人可观可言,世界触手可及。越是开放,就越需要确立共同遵守的规则、划定网络言行的边界。加快网络信息立法是人大必须对人民的一种交代。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我们今天强调网络安全需要建立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应该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一种是法律规范体系,网络要靠这个体系保证它的安宁、和谐,而这都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1)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什么说“加快网络信息立法是人大对人民的一种交代”。
(2)结合文化作用的知识点,谈谈材料二为什么说网络的安宁和谐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当前,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推动乡村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广东某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大征地、大拆迁、造大城,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式发展道路。这种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大了资源供需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在学习了十八大精神后,该市决定将“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实施名镇名村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广东”。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该市应如何走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广东”。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2)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上述原则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三: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3)材料三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 图表一2004---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图表二:2000---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与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注:增幅大于100是正增长,小于100是负增长。
材料一:2011年,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18.33%。
材料二: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
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制定《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批准《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
(1)根据上述信息概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是如何体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
材料一: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12月15日,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结果公布,18年前因为流氓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呼格吉勒图改判无罪。对于这个结果,专家认为,认定呼格吉勒图无罪,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实事求是、疑罪从无的法制精神,在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倡导依法治国这样大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坚守法制的精神,本着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精神,依法作出改判,充分体现了我们人民司法为人民,彰显了司法公正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应怎样发挥作用,助推法治中国的实现。
材料二: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由于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政府、企业等应该做好以下心理准备。一是原本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政府难免会对企业开一些“方便”之门,企业必须“断奶”;二是原本地方政府大包大揽,但新《环保法》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如果违法一并追究责任;三是技术准备,企业时不时出现超标排放,理由是治污设施检修或损坏而临时停工等,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只要不达标排放就严惩,因此“该技术改造的就技术改造”、“该上环保设备的就赶快上设备”;四是对于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保法》还规定公众有举报违法企业等权利。
(2)结合材料二,请从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的角度,分析新《环保法》的实施对其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l0万亿美元大关,但增速降为7.4%,是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材料一 :我国经济“新常态”存在以下阶段性特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形势看,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
(2)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任选其一),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雾霾”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材料一:会议期间,新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面对人大代表谈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治理情况时说:“我们要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完善购买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提高对‘三高’企业的贷款要求,重点支持节能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材料二: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获得通过。多位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搜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的多项议案。
(1)分析材料一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人大及其人大代表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一: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请你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谈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国有企业(非金融业)的家底。

年份
营业收入(万亿元)
净利润
(万亿元)
上缴税金
(万亿元)
资产总额
(万亿元)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万亿元)
2003
10.73
0.32
0.84
19.7
8.3
2011
36.79
1.69
2.99
85.37
29.17
2013
47.1
1.9
3.8
104.1
37

注:目前国有企业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董事会的考核和外部董事的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国家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材料二:某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与总经理分设。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外派监事,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支持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材料三:意见的制定过程中省委和省政府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征求人大、政协、企业团体、专家学者等600余人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省国资委按照“弱化、深化和强化”的要求,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企业党组织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奉献”“创一流业绩、为党旗增辉”等主题活动。省人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法规,同时,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发挥监督职能,全力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意见中的措施对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政府、政协、人大和公民在国企改革应如何发挥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一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从自己改起,限制自身的权力,这就是勇气。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碍: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着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人大制度的民主集中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角度,说明财政预算体系改革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表: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项目
数量(万件)
同比增速(%)
申请量或登记量的世界排名
受理发明专利申请量
82.5
26.3
1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量
188.15
14.15
1
著作权登记量
100.97
22.1
前列

注:2013年,全国行政执法机关针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26.2万件,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0万件。
材料一: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据专家推算,当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我国不到27%,而美、欧等国接近40%。
材料二:全国人大成立60年来,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2014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1月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相继批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概括表和材料一反映的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状况。
(2)结合表和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材料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种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些常委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破解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献计献策。
材料二: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艺的繁荣却往往出现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如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和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有人认为,社会动荡时期,往往会加剧社会各种矛盾的冲突,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相互冲激、融合,而导致文艺的繁荣。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大代表如何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