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巴黎、伦敦、罗马等世界名城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风貌,城市文化品位较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材料一:《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已“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年人口基数大、增加快、“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多,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和老年人产品的需求旺盛,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养老基础设施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等严重不足。不同单位、行业、地区的养老差距较大,养老方式单一。养老这一系统工程,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形成严重的挑战。
材料二: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1)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2)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应该如何作为。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句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 知。
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抗战剧创作为什么要坚持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3)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抗战剧创作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05月14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其经验值得借鉴。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土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材料二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80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某中国留学生说:我爱死中国美食了,看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差点儿要舔屏幕了。什么时候出英文版,我一定让我的美国同学们也看看,骄傲啊。好想回家……
(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我们传承和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谷歌公司因不满中国的网络审查退出中国的事件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网络自由的无端指责,使中国人领教了美国的网络霸权主义。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有的“云计算”实力,那么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为了满足应用需要将别无选择地通过美国公司的“云计算”中心存储和处理各类数据。同时,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受制于国际IT巨头制定的信息化标准和规则。有关专家和媒体呼吁要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⑴请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完成问题:我国应通过哪些途径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⑵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 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王制)>);倡导“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一 2012年11月19日,第1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七届东亚峰会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温家宝同志在会议上强调,中国坚持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有关问题应当由当事国通过直接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合作发展大局。针对个别东盟国家的发言,温家宝同志指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主权争议,中国维护主权的行动是正当和必要的。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明上述中国主张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 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对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请分析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3)请写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包含的方法论原则
【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
家常便饭。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
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2013年7月21日,韩国文化院携手韩国CJ集团、中国华润集团联合主办的“中韩文化交流节”在北京拉开序幕。该文化节通过现场演绎经典韩国传统歌舞、《BIBAP》及拌饭秀等极具韩国特色的节目,让在场民众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文化及表演。尤其是《阿里郎》,悠扬的曲风和高亢的演唱,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CJ集团不仅在中国推进韩国文化,也在韩国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第五届“中国电影节”也提前于6月在韩国多个城市举行。电影节期间11部优秀的中国大片在韩国展映,让韩国观众领略中国电影的魅力。
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 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梦想。在后来的30多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升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要求。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请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材料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浙江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多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数据,1月15日9时,杭州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为重度污染,两个为中度污染。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还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材料二 当雾霾遇上春节,你还放烟花吗?今年,持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春节前夕,多家微博门户网站发起了“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今年依旧会放炮,因为一年才放一次,不放就缺少过节的气氛了。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况且禁放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也不好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3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