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你认为“他”敢剪吗?为什么?(10分)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及注解,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该企业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1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全国企业内部分配现状》。

材料二 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4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两点即可)(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 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至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2008年8月15日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8年11月6日
国务院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
2009年1月1日
财政部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范围
2009年8月18日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材料三 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大,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5分)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12分)
(3)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序幕。稳定物价、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问题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在于收入、住房等与民生很贴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某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该省的经济增速同比增长8.5%,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支出并未减少。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要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保证收入增速不回落。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为此,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保证居民收入增速不回落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且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温暖人心、令人鼓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 ,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某校高三(2)班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主题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调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十六大: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注:①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明显偏低(2002—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1%)。②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2012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应分别年均增长7%、7%、6.7%。
(1)根据图(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说明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两个图表,说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调整的哲学依据。
探究主题二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3)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网友“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也就上去了。
  跟帖一:
  网友“冻土”: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我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年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GDP
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收入
2008
总量(亿元)
314 045
61 330
15 781
4761
比上年增长(%)
9.6
19.5
8.4
8.0
2009
总量(亿元)
340 903
68 518
17 175
5153
比上年增长(%)
9.2
11.7
9.8
8.5
2010
总量(亿元)
397 983
83 080
19 109
5919
比上年增长(%)
10.3
21.3
7.8
10.9
2011
总量(亿元)
471 564
103 740
21 810
6977
比上年增长(%)
7.8
24.8
8.4
10.9
2012
总量(亿元)
519 322
117 209.75
24 565
7917
比上年增长(%)
7.8
12.8
9.6
10.7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指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财政收入
5.13万亿
6.13万亿
6.87万亿
8.31万亿
10.37万亿
11.72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786元
15 781元
17 175元
19 109元
21 810元
24 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 140元
4 761元
5 153元
5 919元
6 977元
7 917元

材料二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统筹全局,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做法的原因。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述三个“更加注重”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5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
8.3
8.8
11.2
税收增长率(%)
11.4
15.5
21.8
税收弹性系数
1.37
1.76
1.95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0.21~0.27
0.4
0.463
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材料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略判断。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材料二 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做好“加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特别要增加就业,保证普通劳动者收入每年都能稳定增长。其次要做好“减法”降低税收,让利于民,杜绝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物价,实现收入“倍增”而不是“被增”。
材料三 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好事,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些跨国公司积极在中国设置生产基地,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中心,但大约80%是加工贸易,关键设备技术受制于人。随着近几年我国劳动者工资不断提高,部分跨国公司就像候鸟一样把设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又迁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气结合材料一,分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经济意义。(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材料二所强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面对收入翻一番带来的挑战,我们该实施什么战略并说明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全国多地正在积极筹划地方版的收入倍增计划。

图1 十六大以来历年GDP总量及其增长情况


图2 十六大以来历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使民众具有更强的购买力?某国为推动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从总量上,通过增加就业,迅速将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并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二是在收入分配结构上,不断缩小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相互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在生活水平和收入上的差距。
(1)图1、图2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某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对我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借鉴意义。(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为此,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当前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从根本上说,这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本届政府为什么要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3)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全省围绕“转调创”这一发展新思路,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201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注:研发经费(包括研发人员收入在内的各项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2012年,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4%提高到2%。201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5.83%,深圳为3.66%。
(1)指出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为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10分)
材料: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关键在科技创新。山东省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