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关键所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而信息化能有利地推进其他“三化”,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四化”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有关分配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离”有何经济意义?
材料二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通过对乡土文化积极的全方位延承的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怎样对我国的乡土文化进行全方位延承的保护?
材料三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到2020年,中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哲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今,我国许多公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心声。
材料一: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收入分配。总理强调要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焦点二:食品安全。总理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并严守法规和标准,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点三:环境保护。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材料二 “秦火火”熄火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诽谤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2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据统计,“秦火火”2010年注册微博后,造谣及传谣共计约3000条信息,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杨澜、张海迪等名人,还将矛头对准了铁道部、红十字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外,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有些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事实真相的捂着盖着藏着,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总理回应措施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秦火火”事件对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2013年A市GDP增长情况

图2  2013年A市财政收支情况

表1  2013年3月A市新一届市政府就任以后出台的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1
5月,出台措施放宽小微企业融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行业的门槛。
2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3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
4
截至10月1日,市政府已取消和调整298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1)描述图1、图2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图1、图2和表1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
材料二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要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材料三  A市市长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近几年,我市在改革进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瑕不掩瑜,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认可的;当前,我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我市情况复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化繁为简,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市六个县市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改革措施也要因地制宜。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甲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乙说:“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丙说:“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丁说:“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改革的序幕。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废过程

注:专家表示:本着“谁通过谁废止”的原则,劳教制度还要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废止;一个旧法废止之后,还会公布新的替代法律,因此不排除重启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可能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国家机构和政党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劳教制度立废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材料二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表现在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现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是解决与三农相关的各种问题。比如土地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等,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决定》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1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两会的提案中再次涉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2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4.49亿,1.24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分析我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经济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2013年A市GDP增长情况

图2  2013年A市财政收支情况

表1  2013年3月A市新一届市政府就任以后出台的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1
5月,出台措施放宽小微企业融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行业的门槛。
2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3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
4
截至10月1日,市政府已取消和调整298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1)描述图1、图2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图1、图2和表1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
材料二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要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材料三  A市市长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近几年,我市在改革进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瑕不掩瑜,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认可的;当前,我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我市情况复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化繁为简,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市六个县市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改革措施也要因地制宜。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其中各项改革方案被人们关注和热议,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三中全会公报过程中,围绕有关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破解改革难题]
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但是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民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农业资源价值被低估,农民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
2008-2012年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产性收入比较

(1)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图表中反映的问题。
[总结改革经验]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感悟改革意义]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3)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2011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
(1)截至2011年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21.7%。山东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1.5元。
(2)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可直接领到由政府支付的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3)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进一步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请谈谈国家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曾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就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专题调查。以下是调查统计情况(部分)。
统计一:

观点和行为
占调查人数的比重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
86.7%
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有助于改善环境
71.3%
绿色产品应具有健康、节能、无污染的特点
超过70%
愿意消费绿色产品
53.8%
购买过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电等绿色产品
37.9%

统计二:

观点
占调查人数的比重
国内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18.5%
绿色产品的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环保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需求
15.2%
绿色产品有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
17.3%

材料二:市场经营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使我国的绿色生产营销存在不少障碍,集中表现在:许多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部分企业利用“绿色产品”的名义坑骗消费者。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实现“绿色跨越”。
材料三: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说:“‘两个同步’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1)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企业怎样实现“绿色跨越”。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我国居民真正实现收入倍增计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知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26 分)党的十八大审议通过胡锦铸同志代表第十七届央委员所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的庄产承诺。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报告强调,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l)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 (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制度层面为国家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中国与部分国家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2 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
注: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  注:分值满分为7。
材料二   广东新型科研机构H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作,自负盈亏;所有员工按照业绩进行激励,以专利成果、技术入股的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当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用5年,H的收入便从千万元增长到10亿元量级,并孵化出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1)解读材料一中我国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进行论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2007-2011年我国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情况

表:我国五年计划规划平均增速

时期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
十二五
GDP平均增速(%)
10.78
7.92
12.00
8.26
9.8
11.2
7-7.5

 
注:“十二五“期间指2011年—2015年。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1年我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人均GDP4283美元,排95位,同期发达国家人均GDP达4万美元。
材料一 对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不注重研究开发的投入,结构转型中驱动创新因素缺乏,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社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资源透支,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3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1)上图和上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针对上述图表和材料一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材料二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绍兴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