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开放,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因此,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一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而不联系实际;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今年,中共中央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胡锦涛说:“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1)坚持求真务实的三个根本蕴涵的哲学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应怎样坚持求真务实。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尖锐起来:苏南超省平均水平,苏中超全国但低于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确立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鼓励苏南经济发达市、县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对口挂钩协作,加速苏北工业化进程;利用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建设苏中以长江为轴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鼓励苏南主动参与长江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从而形成长江南北联动开发,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竞相开发的新格局。
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过程中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某地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饲料贵,卖猪难等原因,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
上述做法违背了什么哲理?为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四川等地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意识。”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0分)
(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15分)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请回答:
(1)什么是意识?(5分)
(2)从上述材料中说明,意识的根源是什么?(5分)
(3)上述材料中表达的意识是否是正确的意识?为什么?(10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能够制造出各种转基因产品,还可以克隆出一些动物,如克隆羊、克隆牛、克隆人类的器官,甚至可以克隆人,这说明人可以创造物质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11分)
有人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但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社会的发展处处留下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痕迹,人们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则不一定是客观的。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道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10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只会导致人类环境危机,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材料一:我国南方某镇,原来全镇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则一直是一条短腿。镇领导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但投资环境与一些乡镇相比差得很远。
“引凤必先筑巢”,这个观念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镇的做法照样引“凤”!他们认真调查,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
材料二:我国开放水果市场后,各地发展水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量搞苹果园,以致近两年出现了价跌滞销、果贱伤农的状况,使那些辛苦数年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又感到了失望和痛苦。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积极性”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某村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由于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市场上饲料贵,卖猪难,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
请运用唯物论道理说明该村决策失误的原因。(14分)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1)这两段话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问题(1)揭示的哲学道理说明,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3)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照抄照搬的教条出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