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 |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
第二卷 |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
第三卷 |
…… (1865~1895) |
第四卷 |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895~1900) |
第五卷 |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根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铁幕演说、关贸总协定、华沙条约组织 |
C.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
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含有“孙中山”、“十月革命”、“马林”、“广州”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这篇论文的题目可能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B.《北伐的胜利进军》 |
C.《辛亥革命与广州》 | D.《国产国际和中国》 |
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
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年份 |
当年创刊总数 |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
1895 |
7 |
3 |
1896 |
11 |
7 |
1897 |
49 |
45 |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华商史专家郭德利(M.Godtey)在研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后指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下列材料能与一论断相印证的是( )
①(张氏)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
②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③明嘉靖是张瀚(张氏后人)中进士,曾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氏已成大官宦之家。
④(张氏从事纺织业)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族。”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 B.八股取士影响 |
C.程朱理学盛行 | D.妇女地位提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