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
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新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件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创办的大生企业是近代中国纺织业的活标本,它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富国强民之本在于工”“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张謇《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苏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
——360百科·大生纱厂
材料三 自1912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单强《工业化与社会变迁》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生一厂、副厂、三厂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分别改名为国营南通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1996年以南通第一棉纺织厂为核心改制为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底集团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纺、织、染、针织服装、毛巾、毛纺、化纤等多元化的纺织联合体,注册资本3.18亿元。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51亿,实现利润2938万元。
——360百科·大生纱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选址通州创办大生纱厂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这10年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客观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大生纱厂在建国后初期和新时期的两次新发展分别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5)综合上述材料,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四 甲年战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转引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以唐宋为界,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宋代城市与唐代相比在布局和商业活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二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体现了哪种思想?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1943年蒋介石与英美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参与重要的首脑外交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2014年,中国第二次举办APEC会议,21位经济体成员领导人就亚太和平、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任答2点即可)结合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
(3)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资本家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随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材料三: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 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列强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两种势力对第三种势力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关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有4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3)材料三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正街的繁华盛景,逐渐被六渡桥、江汉路以及租界滨江商业区所取代。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之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在洋街的影响下,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 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岁伐。
材料二  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三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口出现的新现象,谈谈你对这些新现象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交通的特点, 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秋瑾认为女性地位提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教育、思想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原因。(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四: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历史教学》
材料五:……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二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4) 材料四、材料五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40年后的188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线。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民间所有?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年至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22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随行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次醉、终狂”。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相继建立诸多国营企业。福泽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具体途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上,棉花的种植与棉布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棉纺织工艺的革新使松江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但是到了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迅速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改编
材料二:英国议会于1721年颁布了《印花布法案》,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但并不禁止棉花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渐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改编
(1)中英历史上都有对棉纺织技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请各举一人并写出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布进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
—— 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