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材料一 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之目的。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东北边防之一队,在沈阳西北侧北大营附近,炸破我南满铁路,驱其作
威,贸然袭击日本守备队。是彼开始敌对行动,甘为祸首。
——1931年9月20日《日本司令官布告》     
材料三  9月18日,北大营中国军队,将柳条湖之南满铁路之轨炸毁,我演习中之士兵
反击驱逐之……我接到报告,时间仓促,不能向东京请示发出必要命令,但在发令之前,
我军已施攻击,关东军旋即全部动员。
——本庄繁遗书
材料四 据南满铁路木村理事:满铁公司闻柳条湖铁轨被炸,拟往修理,而为关东军所止。
综合各方面情况,此次事变当是日本军人所策划。
——《东京审判证件》第181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板垣征四郎认为“满蒙”与“帝国”之间有何特殊关系?他鼓吹用什手段来解决满蒙问题?
⑵、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矛盾?这说明了什么?  
⑶、据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设厂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材料三 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材料四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重庆设立租界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对今后重庆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轰炸重庆的目的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⑴请你列举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性战役。
⑵请你根据表格的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的推论是否正确,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①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②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联合国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夫以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稻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知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三:   

材料四:100年来中国大陆乡村建设…….第三阶段是1945~1978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经常走向极左,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第四个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中期存在着什么严重问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唐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民生主义”的内涵和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哪一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土地政策是如何继承发展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
(4)材料四中说: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在第三阶段的“经常走向极左”,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第四阶段的“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两个阶段的乡村建设又有什么共同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国情而言,对民生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为华亭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嘉庆《上海县志》
材料二
苏州河曾经是一条宽达5000米的大河。宋元之间,河道逐渐狭窄,到明初河宽仅500余米。
材料三
1912年至1925年间,苏州河畔,烟囱林立,船行如织。刚从日本回国途经上海的郭沫若,望着河岸的烟囱,吟颂道:“啊,巨大的烟囱中,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牡丹。”
材料四
1909年建在苏州河下游的闸北水厂,5年后水厂被迫加氯消毒,23年后,水厂迁至杨浦黄浦江边。到了50年代末,苏州河已像是上海城区胸口的一条黑色的带子。“文革”时期,苏州河已是臭名在外。当时的上海市曾发动数万人“向苏州河宣战”,从河底挖泥,但事倍功半,苏州河的污染仍在加剧。 苏州河边的人们,痛恨她,诅咒她,但却只能忍受。开放之初联翩而至的欧美人、日本人、港台人,他们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这让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材料五
1983年中国第一个世行(世界银行)项目,被命名为“苏州河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朱镕基市长曾将治好苏州河比作向上海人民还债,债权人是苏州河和她两岸的人民。……21世纪初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看得见苏州河的房间”,也已成为房地产商的广告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  2001-09-29
(1)上海县是何时从华亭县分治而出的?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分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元以来导致苏州河变窄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推断苏州河两岸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你怎样看待郭沫若当时的心情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3)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在哪座城市?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四 




遵义会议旧址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历史名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12月22日人民网刊文《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指出: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与中日关系有些相似,20世纪中期以前的百年间,法德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战后法德两国和平发展,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渐渐走到了一起。……以前是所谓的“德法世仇”,今天,两国正在共同参与组织一个和平的、超越民族的社会。……中日两国可从中获得借鉴。
(1)请列举至少三例19世纪末以来,造成中日两国“世仇”的重大事件。综合归纳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2)“德法世仇”化解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是如何打破外交关系的坚冰的?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
(3)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才能实现类似法德的合作?

来源:中日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发动过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试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的两次侵华战争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今天的青年学生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战后,日本围绕如何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历史认识问题,两种势力——左翼和右翼——分别表达着截然不同的理念。1999年12月在东京和大阪同时召开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国际市民研讨会;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定因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而遭诬陷的东史郎(侵华日军,参与南京大屠杀)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的翻案活动张目;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召开题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的彻底验证”的大型集会,使否定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的嚣张气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5年前在南京发生的人间惨剧主要是由哪几个方面造成的?
(2)战后日本国内在对待战争问题上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这两种相反的历史认识为什么在世纪之交会出现如此激烈的碰撞?
(3)作为战争受害国的一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对待上述发生在日本国内的现象?怎样才能避免前不久某走红影星身穿印有日本军旗的时装赫然出现在《时装》杂志的现象再度发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材料2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
材料3 “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
回答:
(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是真实的?哪是虚假的?为什么?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2和材料3有什么自相矛盾的地方?
(3)依据材料1和材料2的内容,驳斥材料3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同志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据此回答:
(1)中共的哪些政策具体体现了上述原则?
(2)上述原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上述原则对于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中国现代史以来,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概述建立四次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