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西方列强先是“中立”,后又出兵帮助清政府镇压
①中立是其国内民主力量努力的结果 ②两种态度产生于不同的形势之下 ③两种态度都取决于侵略者的权益 ④帮助清政府表明其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恋友邦之见谅,疾愚之凭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士瓜分完毕
②遥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应该是
A.西征,巩固大本营 |
B.北伐,推翻专制政权 |
C.东征,充实经济力量 |
D.反侵略,维护民族主权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请你分析一下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
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本主义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最初表现为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
B.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
C.“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兴起 |
D.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
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得救,后者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
C.封建制度日趋巩固 |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
以下是反映欧洲历史上王权与教权力量此消彼长发展趋势的若干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查理加冕 ②阿维尼翁之囚 ③卡诺沙觐见 ④丕平献土
A.①②③③ | B.②③①④ | C.④①③② | D.③①④②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对其分析和认识错误的是
A.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 B.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
C.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具有优势 | D.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 |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 D.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