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日富。何以制夷?日强。何以致富强?日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最先提出此主张的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
D.资产阶级立宪派 |
鸦片战争后出版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是()
①《各国律例》 ②《康輶纪行》 ③《四洲志》 ④《瀛环志略》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19世纪60、70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要不要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
C.要不要“师夷长技” | D.要不要抵抗外侮,维护天朝上国 |
《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 B.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
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D.探索出强国御侮之路 |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英国侵略者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觉醒 |
B.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 |
C.林则徐设立译馆,仿制西式战舰,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
D.魏源、姚莹等人著书介绍世界知识 |
19世纪七十年代,《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图片报道。与选派这批留学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东南边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知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奏稿》
材料三:(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是怎样批驳旧官僚的?根据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2) 材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持怎样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不同的变革对近代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在向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方面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洪仁王的《资政新篇》 |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
清末大学士徐桐的家隔壁便是英国使馆,同僚问他有何感受,他气愤地说:“望洋兴叹,以鬼为邻。”由此可知,面对西学东渐的浪潮,他的政治态度会是
A.异端邪说,徒坏人心 | B.振工商,立宪法,改良政治 |
C.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 D.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 B.《明夷待访录》 |
C.《变法通议》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
B.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C.批评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