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师夷……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又赞誉说:“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者。”他称赞的是(  )

A.王夫之       B.魏源
C.王韬 D.郑观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宁波知府毕永绍为美国华盛顿纪念塔赠送石碑,碑文摘自原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清政府认为毕永绍献媚夷首,遂将毕永绍罢免。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抛弃了天朝上国心态
B.徐继畲、毕永绍卖国献媚
C.徐继畲与魏源同属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D.徐继畲具有民主革命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思想主张的很多内容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入工业化大门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思想观念突破了这一内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樊篱开始被冲破,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跟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魏源同时代的梁廷枬评《海国图志》说:“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不曰以夷攻夷,即曰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这反映出

A.天朝上国的观念阻碍了新思想的传播
B.梁廷枬与魏源一样主张“师夷长技”
C.梁廷枬深刻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D.清政府闭关锁国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①分析书籍的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永久性变化的力量”。下列与其“注入力量”不相符的是

A.机器生产 B.革命改革 C.民主思想 D.科学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