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由于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现实等诸多具体国情的不同,在总体上,近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与西欧国家的近代化进程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以下关于题干“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中国从经济领域开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 |
B.西欧国家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启,到制度,再到经济 |
C.西欧国家的近代化早于中国的近代化,而且较全面 |
D.“截然不同”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
这“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促发了民族的猛醒和震荡,“士”的心灵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少数先知先觉者开始新的探索,中国人的现代“启蒙”于此开始,到清末民初渐成气候,新潮不可阻挡。近代中国的这些变化
A.是辛亥革命推动的结果 | 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
C.说明宗法观念渐趋淡薄 | D.是外国侵略影响的结果 |
【改编】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技术反应”的是
①《海国图志》 ②辛亥革命 ③洋务运动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B |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
C |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D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改编】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B.“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以民主启蒙为主题 | B.以学习西方为主题 |
C.体现碰撞分化与融合 | D.坚持传统文化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廿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谓不公乎!”材料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C.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D.向往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 |
①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②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枝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③ |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院,开国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