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 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 |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 )
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 B.科学技术 |
C.民本思想和制度 | D.自然规律 |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 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 |
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的褒贬不一。有史学家指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B.缔结《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战争 |
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 D.甲午战争中竭力维护北洋舰队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