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发展资本主义 |
A.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
B.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极力维护封建统治 |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D.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中,其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日本式一美国式一俄国式 | B.日本式一俄国式一美国式 |
C.美国式一日本式一俄国式 | D.美国式一俄国式一日本式 |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
C.变者,占今之公理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
A.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 B.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
C.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求发展的历史。回爷15—17题。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
C.学习两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奋进的足迹,它们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 | B.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 D.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化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B.举办商会、农会待民间团体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 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
1866年奕訢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訢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下列关于奕訢这一观点评价最恰当的是
A.体现了西学中源思想 |
B.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应对当时的边疆新危机 |
C.正确分析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 |
D.体现了他减少阻力,从根源上改革清政府的意图 |
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 B.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 D.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
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是( )
①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②只有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自强”“求富” 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