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体西用的主张 B.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两者都存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对西方的工商、科技、制度都要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D.“敢以帝制自卫者,天下共击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在此,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是

A.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 B.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对决
C.洋务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 D.中国人民群体意识形成的开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说:“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者依靠对象。”这里的“同盟者”是指(  )

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
C.劳动群众 D.洋务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趋势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A.魏源 B.郑观应 C.严复 D.康有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至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