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作为这场革命代表人物的康有为,其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并取得成功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维新派“民权是发挥近代民族国家作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这表明维新派认为(      )

A.民权是实现救亡图存手段
B.实现民权与保护人权矛盾
C.个人权利自由是民族归宿
D.民族问题本质是保护人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   )

A.倡导工商皆本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C.学习西方 D.反对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学者贝奈戴托·克罗齐提出“历史即哲学”的观点,即主张用合适的理论指导历史研究。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
历史学家
理论
历史研究
A
希腊的希罗多德
全球史观
从制度优越的角度分析雅典人作战英勇的原因
B
西汉的司马迁
法家理念
以本纪和列传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名人的风采
C[来
近代的梁启超
人民的作用
从器物、制度、文化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社会的变化
D
当代的罗荣渠
现代化史观
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B.中体西用的观点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还政于民的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中体西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此人的主张是属于下列哪一派(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的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