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之危机,在如何应对危机方面,以下几种思潮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