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中国成立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该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在西学的潮流中,一部分人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企图打倒中国传统文化。下列事件中哪个事件不是从这一目标出发的。

A.太平天国起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这说明(  )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
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
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
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同工异曲、大相径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
③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       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