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22、23题。
19世纪 60年代,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
“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 B.余粮征集制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 |
1918年下半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粮食税政策 | B.余粮收集制 | C.削减农业税 | D.重农抑商政策 |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 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着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为社会主义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曾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列宁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海禁”政策 |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B.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
C.一切生活必修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 D.推行以工代赈 |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成立了联盟国家苏联 |
C.力主实施新经济政策 | D.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
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
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
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
C.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执行 |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导致上述局面出现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允许自由贸易
(3)允许兴办私人小企业
(4)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A.② ③ | B.③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③ ④ |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 没收地主土地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