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4月,列宁曾说:“有人在这里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对此观点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俄中央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分歧 |
B.列宁主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 |
C.列宁提出该观点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
D.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列宁说:“能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小农恢复贸易自由、资本主义自由而不至于因此破坏无产阶级政权的根基呢?……能够,因为问题在于掌握分寸。”这一认识
A.促进了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
B.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C.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
D.主张推行农业集体化 |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农业集体化 |
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体制 | D.新经济体制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1922年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
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
列宁认为某一政策的“真正内涵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条件,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将其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范畴”。“某一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体制” |
C.新经济政策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上述历史现象发生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
C.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 D.赫鲁晓夫实施改革时期 |
俄国著名学者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新经济政策时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
A.应对国内外敌人进攻 | B.原有的经济政策过时 |
C.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 D.建立计划经济新体制 |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上述历史现象发生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
C.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 D.赫鲁晓夫实施改革时期 |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证件上化名是伊万诺夫。当时颁发此证的俄国政府是
A.罗曼诺夫王朝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 |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B.真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假的,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假的,物资极度匮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