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高中历史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已停止执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基百科全书中指出:元明清时期,除了中国外,李氏朝鲜和日本的德川幕府也曾执行海禁政策,规定除了官方指定国籍的商人外,一律禁止别国商人到本国贸易。这反映了“海禁”政策(    )

A.十四世纪前后全世界都实行
B.贯彻于中、朝、日三国的统治始终
C.实质是政府垄断贸易的政策
D.是朝贡贸易体制的法制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而其联系加强的基础是经济。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年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开海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3)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内容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2)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雍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3)依据材料指出雍正皇帝是怎么看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的。清统治者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

A.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

A.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强化了海禁政策
D.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

朝代
纪年
年份
户数(万户)
人口数(万)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33.31
5959.50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27.96
2100.78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67.80
5648.69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
1616.39

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5
4602.00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
5291.93
北宋
徽宗大观四年
1110
2088.23
4673.48
南宋
光宗绍熙四年
1193
1230.29
2784.51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
5984.90

成祖永乐元年
1403
1141.58
6659.83

世祖顺治八年
1651
——
1063.33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
——
10275.00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650年—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图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也在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初期“人多是好事”是生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使人口迅猛增长。60年代,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1982年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性别比的失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等,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搜狗百科《计划生育政策》等资料整理
(注: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总人口比例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转化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A.闭关自守 B.歧视商人 C.官府垄断贸易 D.重农抑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采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朴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勤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之为百间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民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