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21分)
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3)荣氏企业属于哪种经营性质的企业?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4)材料四中,国家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的措施其实质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复苏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1954年5月,荣氏企业后人荣毅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5)公私合营后的荣氏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4分)
(3)亚当·斯密的主张在当时适应了什么阶级的需要?(2分)
(4)汉高祖、汉武帝和亚当·斯密对工商业的措施分别属于司马迁所列举的哪一种?司马迁的观点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水平,手工业生产和离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联(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1)据你所学指出我国封建时代农业主要采用什么耕作方式?( 2 分)
(2)根据你所学回答宋朝时的“市”已突破了哪些方面的限制?(2分)
(3)材料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什么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2分)其目的如何?(2分)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2分)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 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出现在何时?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五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乾隆皇帝是怎样认识对外贸易的?他的理由是什么?
(2)这一认识对清朝对外关系有什么影响?产生了哪些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其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793年,乾隆83岁大寿,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1)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2)汉唐政府是怎样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
(3)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北宋的商业有什么特点?
(3)图三和图一、二所反映的经济形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4)图四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什么政策的直接反应?  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别提出什么观点?据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指出其实行这些政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指出其产生的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