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高中历史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在研究“古代中国经济形态”时,发现了以下两幅剪纸,下列哪一言论与这一经济形态不相对应(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商旅往来,兴贩货卖,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D.“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只要进口棉纺织品的价格略高于中国棉花的价格,中国农民的手工织布就有和外国进口棉纺织品进行周旋的余地。而来到中国的英美棉纺织品,不仅要支付原料和加工生产的成本,而且还要加上关税、运费、保险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以及扣除进口商人和中间商人的利润。在与土布的竞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B.中国商品拥有在价格上的优势
C.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俗不符
D.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上述记述反映的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到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
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小农思想 D.节俭习惯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