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
——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材料三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2008年12月6日)
材料四  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
——《新华网》
材料五 尽管昨日结束的亚欧首脑会议没有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但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中国总理温家宝用六个字概括,那就是“信心、合作和责任”。他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富有远见地共同对付金融危机。
——新京报2008年10月26日《倾听中国声音 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困难”最先开始的领域,并分析“困难”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3)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材料三中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关注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二战后构成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经济组织有哪些?根据材料四,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
(5)材料五中,温总理“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这反映了国际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从金融危机的发生中,中国可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二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三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8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阅读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的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涉及哪四个方面的调整?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这种“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
(4)材料二、三中所提到的两种经济政策有何共同目的?
(5)材料四所述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利弊各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五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两国修建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 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老农所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强调重工业建设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5)根据材料一、三、四分析苏联和美国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至少答两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的是什么?这一“改变”之后各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每一个新的旨在限制进口的措施都引起了利益受损的其他国家的抵制。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税法》后,许多国家政府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以抵制,结果是国际贸易大幅下降。经济民族主义没有取得增加产量和收入的结果,结果恰恰相反:1929——1932年,世界产量降低了38%,贸易减少了66%以上。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新全球史》
材料二

年份
事件
1929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摘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霍利税法》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为何会出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苏联是如何抓住经济危机的时机积极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努力产生的效果。
(3)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年,罗斯福第四次当选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演指出“我们已经得到了教训——我们为此付出了可怕的代价——而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获益……我们已经学会做世界公民,做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以信念以及随之而来的谅解、信任和勇气去争取和平,才能赢得和平。”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克林对2001年“911事件”后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如果西方能在世界更公平地分配财富,全球贸易将会为战胜恐怖主义起到关键作用……并不是所有愤怒的人都对文明社会愤怒,很多人愤怒是因为他们不能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分子”他表示“911事件”后更应该坚持全球化,而非放弃,并称单纯抓一个本拉登并不能消灭恐怖,他说“文明应该增加21世纪里的合作伙伴,并由此减少潜在的的恐怖分子。”“我们应该尽快让每个人都受益,并减少他们的负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总统提出的世界主义及和平主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并加以评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为了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材料二 1936年,最高法院的判决使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失效……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材料三 在20世纪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并不高。……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动电力在农村的普及,颁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和《农村电气化法》。为了配合《农村电气化法》,国会还通过了《电力合作社团体法》。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你认为《农业调整法》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6年美国通过《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与材料一《农业调整法》相比,在策略上有什么调整?
(3)材料三中美国政府的举措对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综合三则材料分析,罗斯福政府应对农业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以保障落实的?
(2)20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中国受到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 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6分)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2分)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多有建树”的重要表现。
材料二 193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存储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6月,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1934年1月,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1%。1935年,国会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
改编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作用。
材料三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表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各文明在交流与对话中彼此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3)建国以后,中国为使不同国家间实现相互尊重、共谋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