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 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 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围
B.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形成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地区,“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布棉布质量的提高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D.洋布洋纱的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反映1885——1902年期间

分类  年份
1885年
1902年
增长倍数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吨
5.7亿吨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吨
1.66亿吨
6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已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B.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被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材料不能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轻工业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
D.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遭到了失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0年后,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1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担)年平均值
生丝(匹)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5000
5000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