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 B.一国两制 |
C.一边一国 | D.一中一台 |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 月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B.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D.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下边两幅图片反映了
①“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②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④香港与澳门进入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
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
C.英国、葡萄牙的衰落 |
D.中国改革开放及国力的增强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可知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
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 B.香港回归 |
C.通过“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可知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
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了著名诗作《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诗最有可能创作于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
B.1987年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时 |
C.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时 |
D.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