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北京条约》的签订 |
C.《辛丑条约》的签订 |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二十一条》 |
翻阅《中国近代史》,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这段文字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 B.《天津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
C.甲午战后的危机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问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有( )
①其目的都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由列强共同策划实施
③清朝皇帝都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领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果,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的英法等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依据是( )
A.领事裁判权 | B.军舰巡查贸易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居住及租地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