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与该诗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需协商核定外国进出口货物所缴纳关税最早出现在《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规定外国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西方商品输出的要求 |
C.《辛丑条约》中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南京条约》中规定西方列强享有最惠国待遇,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已成功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 B.帝国主义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
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口口口应为
A.洋务派 | B.强学会 | C.义和团 | D.同盟会 |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有学者说: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有历史学家在谈及19世纪末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光绪皇帝说:“断无同时与各国开衅理……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这次御前会议涉及的主要议题之一应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