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1和图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
图1 图2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 |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我们此次……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筹备成立新中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B.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
C.明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D.提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
A.社会性质的改变 | B.君主专制的结束 |
C.中华民族的独立 |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 |
以下是“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从中可以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地位,我国政府进行的努力有( )
①利用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
②依法保障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
③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
④注重女性保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
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D.从图1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④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在中共党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工作重心转移,每次转移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中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座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切老解放区,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下列对该讲话出台的背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D.“文化大革命”有结束 |
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