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
A.由共产党执政 |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C.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
D.由各党联合执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1954年宪法的颁布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 |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说法的历史依据是( )
A.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 B.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材料中“它”是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我们此次……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筹备成立新中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B.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
C.明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D.提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