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7月,曾协助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时任国民参议会参政员的黄炎培应毛泽东之邀访问了延安。在谈话中,黄炎培提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黄炎培周期律”。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年谱》中卷
材料二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三  2001年1月,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是否存在黄炎培所说的“周期律”。如果有,其根源是什么?
(2)建国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是怎样贯彻社会主义民主的?
(3)材料二所说的“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吸取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5)你是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制定左图所示文件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右图所示重要文件是哪次会议制定的?该文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近代中国意义不大。”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义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遏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材料四: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国后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采取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
材料五:“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在宪章已有七个世界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的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2)请结合史实说明材料的不当之处。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主张,指出其历史作用。
(5)据材料五,你认为作者重在说明什么历史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1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各项中,直接促成右图所示行政区划制度形成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中央集权理论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3月24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披露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内容。邓小平讲话精神为当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基调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推公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干部选拔方式。十七大后,通过这一方式选拔的干部从数量、范围和职位重要性上都向更高层次迈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传统的“举荐制”和“科举制”的复合体
B.在“民主”话语和“创新”追求下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回归
C.以笔试加面试的考试成绩排名作为录用的最重要标准
D.入围干部当任或淘汰时的票决制,带有“党内民主”色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中村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不作为”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两部重要的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部宪法最大的不同是

A.制定背景不同 B.性质不同
C.具体内容不同 D.颁布机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梨树县实行了“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为正式选举,如果在“一次性投票”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这表明:

A.“海选”、直接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B.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C.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新时期中国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普遍提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省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年份
1953年
1956年
2010年
城乡比例
8:1
4:1
1:1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
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