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3)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材料五 新中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4)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25分):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④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②①④③ |
(1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的借鉴意义。(3分)
(2) 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概括两种不同形式下国家权利中心的差异。(4分)
材料二
(3)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4) 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2分)
(22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4分)
(3)概括我国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的国内、国际背景,(4分)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举措。(8分)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下列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①④ | C.③④②① | D.④③①② |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险,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胜。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材料三: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基本精神?
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
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
C.21 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和英国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用史实说明。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材料二中“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怎么理解的?
材料三: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摘自《中国政治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B.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C.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12月19日在京揭晓。“法”字当选中国国内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基本主张。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
产生的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共同纲领》 |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
②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954年宪法 |
①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