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俞可平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中国采取民主增量的办法,来推进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增量”是指( )
A.“中国模式”具有世界影响 |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C.“中国模式”是最佳模式 |
D.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独创的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1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革”前后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
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
A. |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
B. |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
C.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D. |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都( )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原则 |
C.体现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
D.表明了民族独立是民主政治的前提 |
据统计,从规定公民基本权利 的条文数目来看,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是2条,_____年宪法相关部分则有18条之多。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检举权、劳动权及公民权利实现的物质保障等方面。
A.1980 | B.1982 | C.1984 | D.1986 |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
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
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 |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下列关于下图中所述的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49年,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能 |
B.1954年,停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
C.1956年党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1982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使之进一步完善 |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
A. |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
B. |
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D. |
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