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是某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大”到“十七大”》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十三大”处应该填写
A 制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B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大跃进”运动 |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五年计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
A.美国的影响 | B.英国的影响 | C.德国的影响 | D.前苏联的影响 |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这一梦想”基本解决时在
A.新中国成立时 |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
C.人民公社运动时 | D.20世纪80年代末 |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绘图新中国》,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整整100年后,他的预言已经成功实现。小说中的百年梦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成就显著③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⑤上海自身的综合实力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C.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
D.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下图1978、1998年相关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
B.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指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已达0.473,明显超过联合国设定的0.4的国际警戒线。当前我国解决这一局面的办法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其目的是
A.体现平均主义理想 | B.国家对经济全面控制 |
C.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 D.加强社会保障功能 |
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
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县级行政区惠东,从1983年拥有2445个自然村,到2011年锐减到2010个,近30年时间全县有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14.5个。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衰败 | B.城市化进程发展 |
C.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 | D.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一首来自辽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鸿雁代表从家乡带来的民谣在代表中间广泛流传开来:“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用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政通人和乐悠悠。”民谣透露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 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社会
② 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安居工程体现了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③ 现代科技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④ 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