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
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0年代记忆:“新中国的第一……”


 
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80年代记忆:变革的年代


1979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倒爷
1982年:下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85年:教师节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希望工程
因它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
80年代流行语

深圳的广场

1980年郭培基与妻子刘桂仙在他们的小家中开办了北京首家私营饭店。两人只有一些桌子和椅子,且需要自己做饭。现年75岁的郭老先生说:“我们第一天有36元人民币买些蔬菜和鸭,然后赚到了大约50元。”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2009年2月2日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哪些具有长远意义指导方针呢?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级,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在初级阶段……改革成为更迫切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2) 与材料四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
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请回答:
(1)试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研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
(3)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4)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都是目前我国外出打工、就业人口较多的省份。你认为日本的做法为上述三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10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2006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车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战时期列宁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后,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是得益于哪种政策?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有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归纳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
(4)指出上述人物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致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变革促使一些国家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模仿和赶超的进程。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多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近代化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的标志?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何特点?对它应如何评价?
(3)在1956—1966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国家
举办地
主题
1974
美国
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
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
美国
诺克斯维尔
能源推动世界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一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
筑波
居住与环境—一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
大阪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
爱知县
自然的智慧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

来源: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早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材料二 “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25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一五”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材料三 “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

部门
沿海
内地
工业
44.7%
55.3%
建筑业
47.0%
47.6%
地质勘探
22.5%
76.2%
交通运输
29.3%
52.1%
农林水利
37.7%
62.3%
总计
44.5%
52.4%

材料四 “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 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三反映“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五,说明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
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
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热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他副食品票证。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⑴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宋代的海外贸易极其兴盛,沿海港口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入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从所给材料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图9所示,说明我国在芭比娃娃生产链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其成因及改善措施。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负增长态势,降幅为近30年来最大。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使我国外贸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3)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外贸形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某同学参观了世博会并对世博的历史进行了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参观“城市足迹馆”
(1)《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2)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活动二:探究世博历史
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被称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会”,在这届世博会上有一件特殊的展品——“自由女神像”。这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看而精心准备的,女神像头戴象征七大洲的冠冕,左手执《独立宣言》
(3)《独立宣言》表达了什么思想?在美国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4)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闭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请函。结合图片分析上海申清世博会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6年到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津市是我围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未来第三增长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晚清时期,天津从一个滨海要塞迅速发展为近代城市,为天津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通常受到贸易、工业、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晚清时期天津城市发展的部分重要事件

(1)依据以上材料和相关史实,简要分析晚清时期天津发展为近代城市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改革步伐加快,支柱产业从“一只鸡(机)、一碗面、一杯酒”(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发展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
(2)说明天津产业结构改变所反映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
推进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建设先进文化,在发挥经济上的引擎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文化上的示范作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题中应有之义。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滨海新区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