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高中历史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举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段话意在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B.否定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C.主张民主法制反对君主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创设环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二:“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归纳材料二中的思想观点。并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3)结合所学列举“百家争鸣“中“儒、道、墨、法”四大家的基本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老子——儒家 B.庄子——道家 C.孟子——法家 D.韩非——墨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取得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东西方分别出现了 (   )

A.百家争鸣——人文主义萌芽 B.儒学独尊——基督教产生
C.理学诞生——人文主义萌芽 D.礼乐制度——罗马法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是比喻(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与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奠之一,不可,故立君”这反映了哪派学说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来源:2010年高中毕业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预测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利
来源:2010年高中毕业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预测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糅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积极合理成分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孟子 D.孔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言论是孟子思想体现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制天命而用之”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建立“幼有所教,壮有所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梦想和追求。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摘自《孟子》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万不能及的……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材料四

二战后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材料五 在1958年8月19日的讲话中,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人多,地大,生产规模大,各种事业大;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对农民的主张在当时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及其实践效果。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从罗斯福新政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的变化有何突出特点,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5)依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改革分配制度两者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