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指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皋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牧为 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今日自强值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
材料三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是以来,欧洲已知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不前进。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游泳根的一科。
——(美)斯塔弗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自强”与“求富”关系。
⑶材料三中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的埃及、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四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自钱乘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如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材料四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中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2分)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 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3分)
(4)材料四中,穆罕默德·阿里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5)四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
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
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生存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认为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 |
99 |
11600 |
7854 |
1879 |
287 |
42000 |
51937 |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项目 |
1888年 |
1894年 |
工厂数 |
1691 |
5985 |
蒸汽机数 |
409 |
1808 |
材料四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五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
(5)据材料五,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
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
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
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
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
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
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
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
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
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一《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
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
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
(3)材料一、二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1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
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
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
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
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
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
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
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
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
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
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
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
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
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
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
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
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
(3)材料一、二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本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请回答:
(1)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什么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3)从国内国际方面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