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日本的对外扩张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炮台显示清军的防御是多么原始……杰克·钦对中国可怜的武器装备做了正确的评价:“更像烟花而不是大炮。”
——[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林则徐在中国传统的水战战术中择出“火攻”战法,即“多驾拖船,满载车薪,备带火器,分为数队,占住上风,漏液乘流纵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等而下之的杨芳,则收集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视“夷炮”为邪教法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到省后察看夷情,外似桀骜,内实惟怯。
——引自《林则徐书简》
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
——引自《林则徐年谱》
材料三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
——引自《魏源集》
林则徐先后组织编写关于西方的相关书籍:(1)《华事夷言》;(2)《澳门新闻纸》;(3)《澳门月报》;(4)《四洲志》。
——整理自《林则徐年谱》
今日巳刻,晾夷带其女眷与啤治文、牟逊等同驾小船,由师船带至虎门……以夷礼摘帽见。
——引自《林则徐集》
夫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坚船利炮而称其强……破浪乘风,是其长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
——引自《林则徐集》
购西洋各国洋炮二百余位,增排两岸。
——引自《魏源集》
又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
——引自《林则徐集》
材料四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力,是其强非不可制了。
——引自《林则徐集》
岂知,就是这些”一仆不能复起”、“若至岸上更无能为”的英兵却在岸上催城拔寨,从广州到镇江,一座座海防炮台,一个个城市轻易得手。…所以英国远征军凭7千之众(最后增至2万)便可把有80万大军的大清军队战而胜之。
——《白挨一次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据材料二,林则徐认为英人“外似桀骜,内实惟怯”的原因是什么?林则徐称呼英方的用词和语气折射出林氏什么样的心态?
(3)据材料三,林则徐为了了解英国都做出了哪些努力?林则徐为战争的胜利做了哪些准备?林则徐是如何认识英国对外政策的?林则徐对英国的态度比起初到广东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林则徐的制敌之策是否有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林则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股份制是一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在座的冯纳德尔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公司)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
——翟山鹰《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
材料二  诺贝尔公司正在同那些受到它的利润吸引而开始制造新的改动型号炸药的外部企业,进行着尖锐的竞争战斗。不久,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它们自己相互掠夺仍然处于自由状态的市场,特别是那些国内生产尚未开始的欧洲以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1873年至1885年间,诺贝尔在巴布的鼓励和支持下,要不断试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取得合作与妥协,……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导致于1886年组成了英德和拉丁两家全面的托拉斯公司(注: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埃里克·伯根格伦《诺贝尔传·第十五章 国际托拉斯的组成》
材料三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即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的股份制企业。颇具戏剧性的是,及至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1992年初,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黄泽华《中国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回眸》
材料四  1997年1月,第三次中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国有企业何去何从?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苏静《国企股份制改革:风雨30年》
(1)据材料一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该公司的特征。
(2)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比,材料二中诺贝尔的两家托拉斯公司有何经营优势?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垄断组织的实质及其出现的原因、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如何理解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股份制所说的“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4)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据此,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股份制的历史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的崛起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荚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结合16至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创新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开创的新模式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创新性史实。综合上述,概括各国创新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四 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兴起的主要动力。(6分)
(3)材料四中隐含的“一流国家”是哪个国家? (2分)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8分)
(4)依据上述材料,探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活动的关系。(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学者认为,荷兰在17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的经验是:“贸易产生财富,如果政府能够掌握财富,财富就能转化为舰队和军队;如果装备精良、号令严明,舰队和军队就能增强国力。”
材料二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道光二十一二(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富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无甚碍。”
材料三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利于荷兰确立海上霸权的内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试结合“二战”后到今的历史,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各举二例说明“太平洋时代”到来的重要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如何?(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45年到1800年,欧洲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约13.7万吨白银,从美洲和非洲获得了2000多吨的黄金,使欧洲大陆的货币储蓄量增加5倍之多。……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材料二

商帮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时间
 主营商品
 时间
   主营商品及备注
闽商
16世纪束一18世纪中叶
丝、陶瓷、棉布、香料
18世纪下半叶
   移民海外经营商业。
徽商
17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初
茶、盐业、典当、瓷器、丝绸、棉布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年代英商进入中国内陆购买茶叶和设置荼厂,徽商茶叶贸易受挫。茶叶贸易的亏损造成资金紧张,导致典当业务的衰落。
晋商
鸦片战争
前夕
茶叶、食盐、丝
绸、粮食、票号
1862后
   《中俄北京条约》后,俄罗斯商人进入中国内地购买茶叶、设置茶厂。晋商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份额逐渐被俄商吞噬。20世纪初,晋商的票汇业务又因“挤兑风潮”和外国现代银行的竞争而衰败。
宁波
商帮
17世纪下
半叶一19世纪初
茶叶、丝绸、瓷
器、棉布
鸦片战争后
   一部分商人转行为买办,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帮;部分商人转向经营奢侈品、海鲜等。

——摘编自《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商帮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后明清商帮衰落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一一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有4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3)材料三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 1571- 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1)17世纪欧洲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是哪一个国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