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B.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席位 |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
A.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 B.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 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
《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B.逐渐在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
C.以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
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任期:1997—2007年)曾说,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之下,国王的作用在于( )
A.凝聚民族精神 | B.确定内阁人选 |
C.开展国务活动 | D.推动世界和平 |
“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担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等。”材料反映出
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利分割和制衡 |
B.英国议会表示承认和尊重国王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
C.英国议会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 |
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 |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任期:1997—2007年)曾说,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之下,国王的作用在于( )
A.凝聚民族精神 | B.确定内阁人选 |
C.开展国务活动 | D.推动世界和平 |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转折点”是指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衡 |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王权结束 |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
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 D.责任内阁制形成 |
18世纪上半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他所指的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俄国 |
1689年《权利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 B.商人的权力 |
C.教会的权力 | D.国王的权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