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材料二 1898年6月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材料三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
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四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
材料二    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不仅把兴办女学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节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德国是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符其实的皇权。
一一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一一(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一一马丁·路德传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孝文帝对汉文化采取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 别


重 要 原 因
德意志
宗教哲学

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西班牙 葡萄牙
新航路开辟
殖民地的竞争
(一)近海宜商业
(二)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第十章 欧洲与世界
(19世纪下半期)亚洲的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日本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其二,印度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其三,中国彷徨于上述两条歧路之间,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
——据陈衡哲《西洋史》改编
材料二:维新派从西方那里借取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向顽固思想和只学西方技艺、反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论调,展开激烈的批判。终于在1898 年发生了戊戌变法。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改编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一章表中①处的填空,并在②处补充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原因。
(2)联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影响,判断并说明法兰西的“政治哲学”在欧美是否只结出“法国革命”这一“果”。(只判断,不说理由不得分)
(3)结合维新变法并参考材料二,请您论证中国“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4分)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在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著名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回答问题
(1)两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别扫除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材料一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的改革主张及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
(3)材料三中体现了沙皇对农奴的解放,其“解放”的内容包含什么?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选取了古今中外九大著名改革事件,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主要有如下五种表现:第一,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二,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主要形式;第三,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四,改革是社会转变的有力杠杆;第五,改革是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各举一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事例不得重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材料二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意义?(8分)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自近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
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如荷兰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
马克斯·韦伯评价新教“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5分)
(2)图2反映了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两个事件在欧洲和中国产生的共同的积极影响是什么?(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