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在1922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我总要引我1918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这工人阶级,这样的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
材料二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
(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关于农业问题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关于工业化问题
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
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材料二: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三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3分)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
(3)材料三表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重大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9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上,因为不一懂得科学发展、不实行科学发展而造成失误的先例,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违背了科学发展的原则,导致无穷的后患。
结合史实分析“斯大林模式”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 盛世唐朝
“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唐朝农耕经济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 西方崛起

(2)观察图8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三 斯大林模式

(3)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期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探究四 民族复兴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美国《时代周刊》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五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有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开国之父”们虽然制定的宪法有很多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但是制衡的治构造都打好了“自由”这块地基,从而使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砖砖瓦瓦可以不断往上添加。
——刘瑜《民主的细节》
(2)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创造了怎样的制衡机构?并指出《1787年宪法》存在哪些 “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
研究课题三: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变革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3)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上述主张?
研究课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的崛起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新里程,  20世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下面选取几个场景。
场景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阿芙乐尔号上的大炮向着彼德格勒冬宫发出了怒吼。
场景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有一群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上坐着两位来自苏俄的金发碧眼的共产国际代表。
场景三:1921年8月,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克林姆林宫列宁的办公室,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
场景四: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合上述四个场景,写出苏(俄)联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问题:
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的数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的历史变革过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摘自《高中历史》拓展型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请回答:
(1)现代化最早发端于哪国?现代化的进程是如何逐步向全球扩展的? 
(2)各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各具特色,20世纪现代化探索模式呈现多样性特点,试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
(3) 试举18世纪以来,西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顺应现代化潮流而发生的重大史实各一例,并分别加以说明。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雄,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导,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一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三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事情的真相是,承认是得到了渴求俄国市场的企业界人士广泛赞颂的,罗斯福的决策仅仅是使美国的行动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相一致而已”。  
——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成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种经济模式演变的根本原因?
⑶材料三、材料四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宋人《纺车图》              《康熙御制耕织图》
材料二 
   
20世纪的工厂        法国埃菲尔铁塔         
材料三

19世纪的纺织工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经济模式向材料二经济模式过渡的两条道路?两条道路在经济方面各自有何特点?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选择了上述道路中的哪条道路?试分析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
(3)材料三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认识。

来源:经济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毛泽东在论证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苏联工业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简要指出苏联工业化的方针和措施。
(3)你认为苏联工业化带来了什么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同i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33%,奶增加27%,蛋增加44%,羊毛增加9l%。
材料四  1953年至1964年,农庄数日从93 300个减为38 300个,平均每个农庄的农户从1950年的不到100户扩大到1965年的426户。与此同时,出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在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4 857个,增加到196-~年的10 100个。……(农庄) 还是集中劳动,按劳动日分配,吃大锅饭。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五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列宁到赫鲁晓夫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演变及其实践效果。
(2)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几则材料有何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规定社会主义事业同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一切东西完全对立起来,让社会主义在一个封闭的自我陶醉的环境中运行,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上述认识,在他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这种工业化道路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和苏联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在探索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南中学09届高三第3次月考历史试题)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来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