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
当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主要机构是
A.国际金融公司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关贸总协定 |
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总统戴高乐称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材料反映的是
A.美元的贬值 | B.美国军事实力强大 |
C.美国巨大贸易顺差 | D.法美两国贸易失衡 |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安徽省政府2008年推出了一个大规模的巢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相当于150多亿美元在环巢湖地区的城市城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这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B.世界银行 | C.世界贸易组织 | D.关贸总协定 |
二战后初期,某国际组织机构:最高权力机构是缔约国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代表理事会在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日常和紧急事务。下设若干常设和临时委员会与工作组,其中重要的有“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和“国际贸易中心”。该国际机构是
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B.亚太经合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世界银行 |
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
——摘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并分析两种措施的各自利弊?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 B.北约的建立 |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 |
B.它包含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的内容 |
C.它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基础 |
D.它加强了英国与苏联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与支配地位、 |
二战后初期,美国称霸野心得以实现的有( )
①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资本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②操纵联合国
③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④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
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