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1)据材料一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依据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改编)
(2)材料二中的“英国的大变革”指什么?它“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在经济、政治等领域有何表现?
材料三 新华网2010年11月5日报道: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升至第三,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3)IMF成立于哪一年?其宗旨是什么?
(4)IMF关于中国所占份额和投票权的增加的决定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 “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 ……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 ,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 ·斯坦纳
材料三  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西语
阿语
其它
22211
1318
1268
1613
3591
117
31
213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4)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  期
演           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的汇率制度包括:单一货币盯住制度、一揽子盯住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等。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注释:金本位就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材料来源: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
回答: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试分析其有利条件。(3分)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其形成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3)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从英镑到美元以及欧元的崛起,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岳麓版教材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困难”最先开始的领域和在这一领域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的具体办法并概括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非歧视性贸易的发展,在战争后期美国和各盟国都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也希望缔结统一的关税贸易协定,以消除国际贸易的障碍。1944年夏,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经过三周的协商讨论,会议最终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及其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两个国际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在美国国务院举行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仪式,宣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1947年10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标志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吴于廑、齐世荣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据统计,1946—1949年,美国的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 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一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一1970年为11%。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1994年世界贸易纽织(WTO)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纽织,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纽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截止到2006年4月,WTO成员国已达149个,其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称为维护当今世界经济健康运转的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的共同背景。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1994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分析,谈谈你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现象,请按要求举出对应国际组织名称。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
①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②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探究问题二: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一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因”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探究问题三: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3)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探究问题四: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宗旨、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世界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一: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发表于2008年11月)
问题:
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特里谢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1)“那场人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依据这种思想,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
展趋势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 《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 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 ,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培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 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工业化有什么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 “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二战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

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

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

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材料二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请完成: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2)观察下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
        
                     图1          图2
(3)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
(4)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从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到世贸组织共用一个规则,这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体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一体系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入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的外贸制度,为其他国家所效法。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作用。但是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这一新经验很快为其他国家所接受,4个月里有 15个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在关税与贸易问题上,美国主张各国将现行进口税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再降税率,结果美英方案均未通过。在稳定货币问题上,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挽救本国经济,坚决拒绝稳定美元,结果双方陷入困境,7月27日修会后再也没有复会。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宗旨。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失败的原因,说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日本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试分析形成这种方式的原因?  (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