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
—— 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5)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主要靠公民社会力量还是国家政府力量,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宋代史书记载: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代代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像这样的记载,在史书上可谓数不胜数。我国历史上一些手工业技术失传的原因,其一是工匠还没有来得及传授技术便因身体等变故而使技术中断,其二是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高超的技术对未成年女子是保密的,主要害怕一旦女子外嫁后技术会外传,从而对本家庭造成一定的竞争,当然还有的工匠家因没有符合传授家传技术的男性人选而导致技术失传。
材料二 1808年纽约州议会以保护富尔顿的汽船专利为由,授予汽船的投资商利文斯顿和发明者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30年的汽船航行垄断权。这引起其他州报复性的仿效,汽船航运垄断在沿海和沿河(密西西比河)各州形成敌对的气氛,各州各自为政,相互报复,不允许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迫于压力,1815年奥格登(新泽西州州长)从利文斯顿那里买下了从伊丽莎白城到纽约航线为期的10年垄断经营权,而汤姆斯•吉本斯(一位年轻的船主)也因经营这条航道的航运业务而违反了奥格登的特许权,被法院判侵权。……吉本斯最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1824年2月4日,最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判决结论是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因此无效。从此水域开放,航线增多,航运业繁荣。马歇尔(首席大法官)借机阐明了宪法中的最高条款:“纽约州的法律必须服从国会的法律……在任何情况下,国会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摘编自《吉本斯诉奥格登案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发明者专利权保护方面体现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歇尔的司法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判决结果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在专利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废奴派领袖温德尔·菲利普:“尽管林肯先生既不是废奴主义者,也不完全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还是同意代表反对奴隶制度的观点。他就像政治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其价值在于他的位置,只要使用得当,我们就能用他吃掉马、相乃至主帅,赢得全局。”林肯:“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们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和废奴派的最高目标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林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
(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
(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是一种理想,也是重要的激励机制;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材料二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肖璞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五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上形成过很多惯例。对惯例的坚守与扬弃,激荡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编者注:这是古老习俗——“同态复仇”)。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形成体现了惯例的遵从与打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安妮女王时情况发生变化了,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竞选成为下院议员。这样,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安妮逐步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因此,她在1708年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王的权力”逐步“消退”的历史过程。并概括这一历史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