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三星堆文化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 , 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 , 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 ,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秦汉以后, 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直到明清之际,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 如汉代的董仲舒, 宋代的二程和朱熹, 明代的王守仁等等, 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 , 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 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再加上这种追求和崇尚又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同时,民主与科学从此也逐渐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社会主流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社会主流思想变化的过程中中国各个阶层做出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思想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B.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

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B.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罔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概括材料一中三个人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荀子
材料二: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天有阴有阳,人与天副,故人亦有性有情,性乃天之阳气,表现为仁,情乃天之阴气,表现为贪。董仲舒由此而反对性善说与性恶说,认为人有性善者,亦有性恶者。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
材料三: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观。 孟子和荀子基于他们的人性观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人性观。董仲舒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王阳明对人性的看法继承了谁的思想?王阳明“克其私、去其蔽”的途径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给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更好地治国安邦,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倡“仁政”学说,有的提出“正君心”,有的主张“三权分立”。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孟子 ②朱熹 ③陆九渊 ④孟德斯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老子、孟子的主要思想,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错题中的一道题目:“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春秋战国儒学和文艺复兴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1)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 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