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
A. |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B. | 轴心国集团的瓦解 |
C. | 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 |
D. | 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 |
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 | 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
B. | 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
C. |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
D. | 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
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 |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B. | 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
C. | 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
D. | 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 | 世界市场的成型 |
B. | 工业革命的冲击 |
C. | 三角贸易的初现 |
D. | 殖民体系的确立 |
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
A. | 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
B. | 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
C. | 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
D. | 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 |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
B. | 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
C. |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
D. | 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
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 | 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
B. | 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
C. | 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
D. | 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
A. | 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
B. | 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
C. | 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
D. | 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
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 )
A. | 深恶朝政腐败 |
B. | 力图维新救国 |
C. | 主张强兵御外 |
D. | 开始了解西方 |
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
B. | 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
D. |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
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 )
A. | 强调顺承前制 |
B. | 反对改制创新 |
C. | 意在削弱藩镇 |
D. | 丧失决策大权 |
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
A. | 书法实用性加强 |
B. | 书法流派的统一 |
C. | 竹简木牍的应用 |
D. | 纸张使用的推广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 | 推行仁政 |
B. | 以法治国 |
C. | 规范行为 |
D. | 监督民众 |
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 | 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
B. | 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
C. | 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
D. | 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