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是去吉林看雾凇的好季节,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挂”的形成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在枝叶之上 |
B.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
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
D.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中水汽的浓度 |
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完成5—6题。
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约
A.1.5℃ | B.2.5℃ | C.15℃ | D.25℃ |
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 | B.两者均减小 |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
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经度差异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云层薄
B 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D 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
关于图中B、D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国城市化的水平均比较低,城市化进程起步晚
B 两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均为过渡型,自然增长率较高
C 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
D 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海洋性强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熅【无焰的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15-17题
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
A.暖锋过境 | B.冷锋过境 | C.准静止锋过境 | D.气旋过境 |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控制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放火作熅,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的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熅”,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熅”,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12~13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霜冻常出现在深秋至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③作用弱 | B.②作用强 | C.① 作用强 | D.④ 作用弱高 |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1~2题。
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 )
A.230 | B.180 | C.110 | D.90 |
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热 | B.洋流 | C.太阳辐射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春天傍晚,华北地区农民常在地里熏烟是为了(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防止霜冻形成 |
B.驱赶鸟类,防止吞食物种 |
C.熏杀害虫,防止伤害幼苗 |
D.增加凝结核,多生露水 |
如图,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28、29题。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有关(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之一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有关(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深秋到第二年初春,晴朗的夜晚容易形成雾,这是因为( )
A.晴天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多 | B.晴朗的夜晚地面水汽蒸发强 |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 | D.晴天的大气相对稳定 |
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 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