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世纪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灾害是
A.台风 | B.滑坡 | C.洪涝 | D.地震 |
造成图示状况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水平 | B.人口密度 | C.地貌形态 | D.季风气候 |
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 |
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
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致呈下降的趋势 |
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 |
2011年8月31日,11号台风“南玛都”在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登陆,受其影响,广东中西部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大范围高温天气,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热 | B.受台风中心附近的上升气流影响 |
C.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 | D.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雷暴天气日数分布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我国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叙说正确的是( )
①南多北少 ②东多西少 ③新疆无雷暴天气 ④上海雷暴天气日数多于拉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雷暴天气形成的条件分析,我国雷暴天气最主要发生在(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梅花”(英文名:Muifa,名字来源:中国澳门,名字意义:一种花)于7月28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后两度升级为超强台风,并于8月6日15时减弱成台风。关于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 B.过境时常带来大风沙暴天气 |
C.6、7月份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 D.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
2013年1月,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对霾天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霾的预报,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保持通讯畅通 |
B.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扬尘,加重霾的灾情 |
C.受生态破坏的影响,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
D.霾的形成,与低层大气稳定度和污染物排放多有关 |
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是
①RS动态监测,灾害信息可实时更新
②GPS全天工作,可实时追踪灾害路径
③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
④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尽知灾害影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在航海中不幸处在该台风的控制区域,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图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正确的是
A.甲路线 |
B.乙路线 |
C.丙路线 |
D.丁路线 |
图箭头为台风系统中风的运动路线图,圆圈为等压线,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台风在南半球,因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
B.a点风速大于b点,因为向里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
C.在台风系统中,风沿ab路线运动,最后做旋转上升运动 |
D.当台风登录后重新回到海上,台风将继续减弱 |
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 D.草场破坏 |
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
C.河流含沙量增大 |
D.气温日较差减小 |
2010年伊始,全球地震较为活跃,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对两次地震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碰撞运动 | B.板块张裂运动 |
C.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运动 |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运动 |
由表可知,智利地震死亡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的次生灾害影响小 | B.震区人口稀少 |
C.震区经济落后 | D.灾后应对措施得当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61年来最大暴雨袭击北京。据北京市民政局向民政部报送的灾情信息,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1个区(县)12.4万人受灾。雨水排泄不畅,很多车辆陷入积水之中,交通被阻断。
材料二 今年暴雨特别多,7月13日武汉暴雨;8月23日北京暴雨;8月28日哈尔滨暴雨;8月29日福州暴雨。四场雨,四座城市,无一例外,全部变身“东方威尼斯”。
材料二中四个城市出现的问题,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下列
A.降雨强度大,时间比较长 |
B.地势高,地形崎岖 |
C.城市建筑与不透水地面阻断了雨水下渗 |
D.一些城市排水系统设计落后甚至不合理,或排水设施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 |
图中最能说明材料一中北京大暴雨成因的是
A B C D
逢大雨必涝,现在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北京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
B.为了节省财政支出,排水系统无需日常维修养护 |
C.禁止城市建设占有河道,遇河必让 |
D.城市内建设禁用透水性铺装层,这样可以减少大暴雨的渗透量 |
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可知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
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图1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4-6题。
4.图1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 |
3月 |
B. |
6月 |
C. |
9月 |
D. |
12月 |
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 |
全天性减少 |
B. |
时段性增加 |
C. |
时段性减少 |
D. |
不发生变化 |
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 |
火力发电技术 |
B. |
光伏发电技术 |
C. |
特高压输电技术 |
D. |
电能储存技术 |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
B.火山、地震频发 |
C.旱涝灾害频发区 |
D.酸雨问题严重 |
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
B.全球变暖 |
C.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
D.降水变率大 |
读下图,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 B.全球气候变暖 |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 D.生物多样性增加 |
与乙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是
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北信风;④东南信风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