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津(如图所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经济发展规模小,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 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1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透露,我国传输天然气的又一条能源“动脉”——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即将开工建设。按照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计划,这一管线西段(新疆霍尔果斯—宁夏中卫)将于2012年投产,东段(宁夏中卫—广东韶关)预计2014年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输送的天然气将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南亚 | C.西亚 | D.乌克兰 |
有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
B.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建设该工程的主要原因 |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
D.城市分布是影响该工程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的重要因素 |
有关该工程建设积极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B.改善沿线地区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 |
C.完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
D.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是自然态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 B.市场需求的变化 |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 D.国家政策的变化 |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成本低 | B.土地资源廉价 |
C.电力资源丰富 | D.交通运输便捷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途需要提水,运营成本大 |
B.中线工程水质比东线工程好 |
C.可以缓解太行山区缺水问题 |
D.可以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丹江口以上河段通航能力增强 |
B.武汉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降低 |
C.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得到缓解 |
D.汉江下游的水质问题引起关注 |
读我国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中西部地区 | D.环渤海经济区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 B.水陆交通便利 |
C.能源供应充足 | D.重型产业主导 |
2014年12月27日,随着取自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抵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每年将有145亿立方米的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终到达天津、北京。据此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走向变化较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A.城市 | B.交通 | C.地形 | D.水源 |
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除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
B.工程将使受水区域的环境污染加重 |
C.能够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有关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话中,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甲同学:对渤海海水进行淡化,满足供水需求 |
B.乙同学: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开采深层地下水 |
C.丙同学:逐年增加“南水北调”的水量,以满足需要 |
D.丁同学: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加注重节约、循环利用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 B.汽车产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技术密集型工业 |
C.原料指向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
B.加速新疆的经济发展 |
C.为东部提供电力,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 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
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 D.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中心 |
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 |
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
D.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字母分别对应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 B.c、a、b | C.a、c、b | D.b、c、a |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程主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和经济格局
②工程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工程沿线有望崛起一条经济地带
③工程主要增加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工程建设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
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③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到201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起点在新疆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该线路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是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落叶阔叶林 |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 |
C.草原、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
D.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
关于新疆建设能源基地,实施“疆电外送”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外输送的是以太阳能、风能、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
B.有效缓解了新疆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减轻了当地的大气污染程度 |
C.使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减少就业机会 |
D.扩大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 B.设计 |
C.零部件生产 | D.组装 |
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