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结合下图回答:
1.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录音机制造工业 C.航天工业 D.制糖工业
2.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 C.迁入地市场潜力小 D.迁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
读工厂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回答6、7题。
图5一25
工厂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中,c指的是
A.制造和生产环节 |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
C.加工和组装环节 | D.市场和运输环节 |
下列关于我国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层次承接全球新一轮的工厂产业转移 |
B.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
C.增加科技投人,由“工厂制造”向“工厂创造”升级 |
D.致力于高附加值和白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有关人口、经济特征,据此回答1一3题。
1.与甲国特征最相似的国家是
A.日本 B.巴西 C.印度 D.澳大利亚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甲→丁箭头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人口迁移 B.能源输出
C.劳动密集型上业转移 D.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据此回答7、8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这主要是因为
八.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官{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成本低 | B.土地资源廉价 |
C.电力资源丰富 | D.交通运输便捷 |
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3题。
图5一19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软件制造 | B.玩具制造 | C.汽车工业 | D.石化工业 |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 B.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劳动力价格 |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转移污染物 |
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 |
C.扩大企业影响力 |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读2002年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甲、乙,回答4一7题。
图5一7
甲、乙两幅图中代表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的是
A.a | B.b | C.c | D.d |
甲图中按比例大小,分别代表的能源种类是
A.煤炭一一石油——水电一一天然气 |
B.煤炭——水电——石油——天然气 |
C.石油——煤炭一一天然气一一核电 |
D.石油一一煤炭一一核电一一天然气 |
据图中反映的比例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必要性是
A.天然气所占比重低 |
B.东部地区能源缺乏 |
C.天然气易开发,成本低 |
D.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
目前,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我国以石油为主 | B.我国以天然气为主 |
C.世界以石油为主 | D.世界以天然气为主 |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关于实施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5一5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
B.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天然气 |
C.我国水资源集中分布,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
D.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 |
、图1是某国沿海地区的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修建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南部城市和农业用水问题 |
B.修建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
C.该地区水资源数量南北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南部位于雨影区 |
D.该地区水资源数量南北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降水多于北方 |
川气东送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干线长度1700公里,是中国天然气基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气东送对于输出地的有利影响是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技术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图回答:
西气东输主干道和川气东送主干道都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皖、苏、沪 | B.豫、皖 、沪 | C.豫、苏、沪 | D.甘、蜀、沪 |
分析江南某省某乡农村面貌的变化表,完成:
1990年概况 |
2000年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脊 |
修建水库,引水入乡,营造湖岛风光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 |
砍伐林子,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茵 |
文化生活单调 |
“渔村一日游”的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众多 |
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
根据1990年至2000年该乡的发展状况,判断2009年该地区最可能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工业化阶段 |
C.后工业化阶段 |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 B.产业结构的变化 | C.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 D.旅游业的发展 |
该乡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 B.劳动力丰富 | C.旅游业的发展 | D.周边山区森林广布 |
下列关于高污染产业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
C.在产业转出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 D.产业转移对象国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
试题篮
()